2023-08-30 0
小鹏汽车在2023年下半年连续搞出了两个“大新闻”,先是在7月底官宣与大众汽车合作。时隔一个月后,小鹏又突然发布公告,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.25%的A类普通股,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,也就是之前传出的“达芬奇”造车项目,一同打造15万元级别的智能电动汽车。
有意思的是,针对15万元智能电动车市场,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两年间的态度变化极大,在2021年时他曾说,考虑到造车成本和定价规则等方面的因素,15万左右造出不智能化电动车。然而到了2023年,又表示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。
这种两极分化般的态度,也表明智能化的技术发展以及渗透速度超乎预期。
与滴滴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讲都一个新的发展机会,小鹏需要在新品牌下尝试15万元+智能化的组合,并希望用滴滴平台的影响力,进入到B端市场进一步扩大销量与智能化应用基数。滴滴也能褪去造车的包袱,全力作为技术赋能方,试图将网约车市场带领到服务规模标准化的新阶段。
【·小鹏:尽可能拓宽智能化产品覆盖范围】
小鹏作为国内头部打通高速+城市领航的车企,智能化一直是小鹏品牌的独特标签。不过我们从产品分布中能看到,新一代产品Max版本的价格基本都要到25万元以上,覆盖小鹏G6、P7i、G9这三款车型,而定位中低端的P5和G3i受限平台架构以及芯片算力等问题,仅有P5的双激光雷达版能达到接近的效果,不过价格也要来到20万元。
智能电动车从2023年开始,已经开始从尝鲜品到大众产品的蜕变,智能化被视作新时代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,成为各车企竞相较量的主战场。可事实是,在当前的智能化水平下,鲜有用户愿意花更多的价格去选装软件,或是价格昂贵的一系列辅助驾驶硬件。所以无论是小鹏还是华为系产品,在整体新能源车市场的渗透率并不高。
从小鹏汽车角度看,最大的优势是领先友商半年或一年的时间,实现了无高精度地图的自动驾驶方案,尤其是城市、高速、甚至是全场景点对点的体验,可以算是达到了新高度,不过最大的阻碍是用户基数。在与滴滴合作后,小鹏智驾产品有能力快速进入到B端市场中。
虽然完美应对城市常规复杂工况有些不切实际,不过在一些工业园区或是自动驾驶示范园区,尤其半径5-10公里的范围内,以小鹏汽车的智能化能力,做到零接管的高阶智能化能力已经有了一定条件,未来三年、五年,这里肯定会有新的突破。
大家都在看